未来,绝大多数城市的户口价值将减少

更新时间:2024-05-29 16:03:01 作者:绿屋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绝大多数城市的户口将会失去以往的珍贵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可以越来越便利地在城市之间流动,户口不再是唯一影响居住和就业的因素。因此,随着这一变化,城市的户口价值也将逐渐减少。

持续一年多的“抢人大战”,在第三个年头还并没有划上句号的迹象。

有媒体总结,仅2月11日至2月15日,就有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等5个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新政。

而截至到2月18日,在2019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超过16个。

其中,尤以西安的引才新政最具代表性: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可以不受年龄限制落户;具有本科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岁以下也可落户。此外,所有在校学生,都可以到西安落户。

这等于说,只要是本科生,无论是毕业的,还是仍在读的,都可以在西安无条件落户。

不过,这还并不算“抢人”政策升级的终点。

最新消息是,发改委也出手了。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其中最引发关注的一条,就是向目前的户籍制度“开炮”:

虽然“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之前还有一个限定词——

都市圈,但很明显,这是继全国多个城市降低入户门槛后,户籍改革乃至最终取消户籍制度之前,相关部门所放出的一个大招。

户口对人口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小

西部君在过去的分析中曾说过,城市降低落户门槛“抢人”,实质就是间接突破现行户籍制度的约束。

所以,无论每个城市的“抢人”效果到底怎样,降低落户门槛本身都应该被肯定。

它也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仍旧沿用过去的落户政策,已经无法满足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城市要吸引人才,要有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打破户籍的枷锁。

当然,长久以来,落户门槛的现实存在,也成为城市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筹码。这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近年兴起的“逃离北上广”现象。

目前,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已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其中,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比2017年减少16.5万人,而这个数字在前一年尚只有2.2万人。可以说,趋势已经很明显。

说到底,这种减少,除了人口管控的阶段性加码,最根本的还是严格的户籍政策带来的排挤效应。

所以,过去一年多的“抢人大战”,也被称为是二线向一线发出的反攻。

但在即将到来的都市圈时代,“抢人大战”注定将进一步扁平化,变成主要是二线与二线、二线与低线城市之间的争夺。

不过,变化的不只有人口争夺的方向,也还有竞争的方式。

因为随着落户门槛普遍降低,乃至在都市圈内部将彻底告别户籍壁垒,户口对于人口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小。

完全有信心相信,那种仅靠一纸户口来“抢人”的时代,即将一去不返。人对城市的选择标准,将更多元化,而不仅仅是看一个户口。或者说,人和城市将进入一个双向选择的时代。

但是,也不能就此认为这几年以“送户口”为主要武器的“抢人大战”就毫无意义。

一方面,“抢人大战”,明显加速了各城市之间的洗牌,典型像西安通过高调抢人,在一年多时间里新增百万级落户人口,让自己在城市竞争的格局中,提高了一个档次。

另一方面,在西部君看来,也是更为重要一点,通过“抢人”,让更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人口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中国城市对于人口由来已久的恐惧,或因此得到缓解。

至少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除了部分一线城市,恐怕不会有城市担心自己的人口太多了。

“抢人”方式转向:从户口到福利

前面说到,户籍作为城市“抢人”的武器作用将会被削弱,那是不是意味着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会弱化?

事实是,恰恰相反,后户籍时代或说是弱户籍时代的城市竞争,将更趋激烈,也更加“残酷”。

各个城市之间所建立的户籍“护城河”,其本质上起到的是对人口的控制作用。但随着户籍门槛被弱化,人口流动将更加自由,人对城市的“挑剔”和“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那么,城市要留人就不再只是发一个户口这么简单。就业水平、公共服务、教育质量等综合因素,才是关键。

这正因应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一个城市能不能让一个人实现“更好的生活”,就是能否留住人的关键。

举个例子,据《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2016年至2018年,中国快递员数量增加50%,总数量已经达到300万。

而这部分人群,在当前公共服务以户籍为分配标准的背景下,恰恰仍属于城市的边缘人群。

尽管他们的平均工资已经不算低,甚至也已被纳入了城市常住人口的计算当中,但却很少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市民待遇。

很显然,未来相较于对大学生的争夺,这部分看似普通的服务业劳动者,才是城市人口资源竞争中的一个值得挖潜的领域。

给予他们等同的市民待遇,让他们能够在城市扎根,而不再是“流动人口”,城市的人口总量和消费潜力,才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而城市以户籍为界来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管理模式,也到了一个必须转向的时候。

这不仅是说,未来户籍制的弱化是大势所趋,更是因为技术和商业的发展,也正在突破户籍对于福利保障的分割状态。城市继续守着户籍不放,只会越来越走向封闭。

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不能与时俱进,告别户籍限制,势必引发更多人的“用脚投票”。这意味着城市“抢人”,也必须从过去的“送户口”模式过渡到“拼福利”模式。

谁能够给予每个劳动者公平的福利保障,谁就能够赢得“人心”。

从国外的经验看,都市圈时代,城市圈层的分化将更明显。大量的人群都会聚集在少数几个都市圈。所以,要在即将到来的都市圈时代赢得机会,就必须尽快做好准备。

谁最早告别对户籍的依赖,最先做好公共服务的“护城河”,谁就有可能成为都市圈时代的赢家。

公共服务走向均质化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了一二三线城市的说法,它除了经济、人口规模等可量化的区分标准,以户籍为基础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质量,也是重要依据。

但在都市圈时代,尽管还有中心城市的概念,除了一线城市依然相对独立,人们却未必再会去严格区分谁是二线谁是三线。

这里面除了打破户籍壁垒带来的公共服务一体化,也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

发改委的要求中就说到:

也就是说,未来的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密度还将进一步提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结合和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和高效。

甚至,行政区划的分割,也会随着地铁的连接和户籍壁垒的削弱,而变得越来越隐性化。

比如,目前上海到昆山,广州到佛山,都已有地铁连接。且支付宝扫码支付在部分地区的地铁、公交也实现了跨区域衔接。

甚至广深高铁无需使用身份证就能够用支付宝实现一站式扫码乘车,这意味着跨区域通勤越来越便利。

另一原因则是,在传统的社会福利保障之外,新兴商业网络互助的兴起,将会弱化原有以户籍为依据的社保资源的分割局面,在城乡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一方面,都市圈内部户籍壁垒弱化,推动了公共服务的更公平分配;

另一方面,都市圈与都市圈之间,乃至那些未能被纳入都市圈的三四五线城市之间,互联网平台依旧能够为那些没有落户的流动人口提供相对有力的福利保障。

可以说,除了户籍壁垒消除带来的公共服务分配的优化,互联网技术也把一线城市的服务阳光,投射到了低线城市,让小城镇的人们获得了与一线城市无差别的服务体验,填平了一些民生领域的区域鸿沟。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户籍藩篱弱化和技术赋能的双重红利下,尽管未来城市圈之间的分化会更明显,但社会整体的福利保障水平,将会更均质。

当然,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分配,还需继续做加法。这也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大杀器”。

就在这几天,北京宣布将为快递员提供2400套宿舍。一线城市都开始重视对于普通服务劳动者的公共服务保障,其它城市还有什么疑虑?

以上就是未来,绝大多数城市的户口价值将减少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未来,绝大多数城市的户口价值将减少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日媒担忧原油价格上涨:美国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日本媒体担忧,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美国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原油价格的上涨将导致美国的燃料成本上升,最终可能影响整个经济。一些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应该谨慎对待原油价格上

2024-05-29 14:25

市场恐慌蔓延,油价走高或将对美国经济造成报复效应

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和原油价格的上涨,美国经济可能将面临报复效应。由于油价走高,美国国内的消费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劳动力成本增加,进而给企业经营和就

2024-05-29 14:15

仔细对比后才发现,大多数不看好比特币的批评者都是老头?

比特币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货币,近年来备受关注和争议。然而,经过仔细对比后才发现,大多数不看好比特币的批评者居然都是老头。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是不是传统老一辈对于这种

2024-05-29 14:04

巴菲特称比特币为“毒老鼠药”

最近,著名投资大亨巴菲特对比特币发表了尖锐的批评,称其为“毒老鼠药”。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许多人对比特币的前景进行了重新评估。巴菲特的观点让人们开始思考比

2024-05-29 14:03

美股尾盘强势拉升,油价金价动荡,专家提醒散户投资者要注意这些事项

美股尾盘强势拉升,市场动荡不安。同时,油价和金价也出现波动,投资者的心情如坐针毡。专家纷纷提醒散户投资者要保持冷静,根据市场走势进行正确判断,避免盲目跟风,理性投资,

2024-05-29 14:01

比特币暴跌70%,接盘侠们能扛得住吗?

随着比特币价格在短短几天内暴跌了70%,接盘者们是否能够扛得住这一波挑战呢?比特币作为一种波动性极大的投资品种,其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并且受市场情绪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2024-05-29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