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生平及成就

更新时间:2024-04-19 20:09:01 作者:绿屋生活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俄罗斯著名作家,他以生动的文字描写了劳工阶级的生活和困境,被誉为“劳动之诗人”。高尔基的作品揭示了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了劳动者的困境和追求公平正义的精神。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重要的社会活动家,为俄罗斯文学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 | 谈史古今

编辑 | 谈史古今

«——【·前言·】——»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e Komarsky)(1868-1936),俄国作家、诗人、剧作家、社会活动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先驱,苏联人民艺术家。

高尔基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开创了俄罗斯文学的新天地,他一生写了3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歌、剧本和其他文学作品,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高尔基与雨果、托尔斯泰并列为世界三大文豪,并享有“文坛巨匠”之称。高尔基在1918年11月23日逝世于圣彼得堡。

高尔基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现代俄国文学中最早表现俄罗斯民族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列宁称他为“伟大的无产阶级艺术典型”。

高尔基的作品不仅对俄罗斯文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很大影响。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高尔基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齐名。高尔基被苏联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被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最光辉的典范”。

然而,高尔基并不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他主要创作了一些自传体小说和其他作品,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俄国文学之父”等。

一、高尔基的童年

1868年,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喀山的一个小市民家庭。

父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从此,母亲和外祖父一起生活。

他的父亲是一个手艺精湛的木匠,母亲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家庭主妇。

高尔基还有两个哥哥,但他总是被母亲责备,因此他十分痛恨自己的父亲。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尔基,对世界充满了恐惧,但是他从小就很聪明懂事,很会照顾别人,让人心疼。

在他9岁时就被送到外祖父家去读书。

外祖父是一个专横、吝啬、贪婪、残暴的人。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野、自私的市侩和小商贩。家中没有一个人能被尊重,也没有人能被平等对待。

高尔基在这个家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成员,而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外人"。

高尔基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受尽了各种侮辱和虐待。

外祖父总是在家里喝得醉醺醺的,喜欢对孩子们进行暴力惩罚,甚至会殴打孩子们;他还是一个喜欢抽烟、喝酒、赌博、打麻将、搞迷信活动的人;

他还喜欢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一回家就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他还是一个不讲卫生的人;他还喜欢争吵和打架;他还常常辱骂妻子。

在高尔基8岁那年,父亲病逝了。母亲也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又失去了唯一一个亲人:舅舅们都离开了他。于是他只能独自一人在外流浪。

虽然生活艰苦,但在外流浪期间高尔基还是尽可能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养活自己。

二、离家求学

1902年,高尔基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当时正值沙皇政府的统治时期,国内的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高尔基一心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于是他来到了喀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样的社会。

可是高尔基发现在这个国家里并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样的社会。

在高尔基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有许多人都对这个国家不满。

于是他便离开了这里,开始了自己一个人在外漂泊。

在外漂泊的日子里,高尔基一边读书,他只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去改变这样的社会。

到了1904年,高尔基又遇到了一个对他影响很大的人——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

马克西姆是一个非常博学多才的人,在他生活和工作期间,高尔基可以说是获益良多。

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马克西姆甚至还将自己家里一些藏书都借给了高尔基去阅读。

后来在1913年至1914年间,高尔基又去到了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

在海德堡大学里高尔基认识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有主张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者、有主张废除农奴制和土地国有化、废除私有制、实行全民教育和对工人进行再教育的革命家;

还有一些在政治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反对沙皇政权、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派。

在海德堡大学里高尔基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学会了一些革命思想。

三、流亡国外

高尔基与朋友在塔尔萨会面后,决定去巴黎。在那里,他结识了法国革命的领袖拿破仑三世,并对拿破仑三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法国期间,他还结识了一位叫德穆兰的法国进步作家,并和他一起编辑了《法兰西邮报》。

1871年初,高尔基来到英国。在伦敦,他结识了一些当时的社会活动家,并和他们建立了联系。

同年10月,高尔基与哈克贝利·费恩等人共同创建了“全俄童工总同盟”(又称“全俄童工联合会”),并担任领导人。

1872年11月初,高尔基在莫斯科组织召开了一个关于文学问题的讨论会。会议决定成立“全俄童工联合会”的工作机构——全俄儿童联合委员会(全俄性),并决定由高尔基任书记。

1873年3月30日,高尔基和《少年》杂志的出版人科拉科夫斯基、《少年》杂志编辑乌斯穆特卡耶夫等人一道,创办了一份名叫《新消息报》(又名《俄罗斯报》)的日报。这是一份不定期的报纸。

四、重返莫斯科

高尔基离开了“流放”生活,又回到了莫斯科。他的工作重心不再是文学创作,而是教育和写作。高尔基的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了教育和写作方面。

1908年,高尔基任全俄教育和文化部公共教育部副部长,他在任职期间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使教育、文化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

在此期间,高尔基创作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名篇。同时,他还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著作:《母亲》《我们的田野》等。

1909年11月,高尔基任全俄教育和文化部公共教育部部长,并在此期间他举办了许多公共讲座。

他还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全民教育”运动,旨在提高全俄人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1911年4月21日,高尔基辞去了教育部部长一职,并把自己在“流放”期间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教育和科学著作交给了由鲍罗廷负责领导的苏联政府,其中包括《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真理与大众》《工人报》等。

高尔基和他的朋友们还出版了大量诗集,如诗集《初恋集》(1909)、诗集《阿凡提诗选》(1911)等。

高尔基还创办了“高尔基图书馆”。1911年10月,高尔基在莫斯科举办“高尔基图书馆”第一次展览。高尔基图书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1911年11月7日,列宁从国外返回莫斯科后与鲍罗廷进行会谈。

11月9日下午2时30分,列宁和鲍罗廷在克里姆林宫西大厅举行会谈。

五、文学巨匠

高尔基的一生,经历了从农民到工人,再到作家的转变。

在生活的压迫下,他只能像农民一样干活,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活所需。

为了让自己在文坛上能够有立足之地,高尔基在早期的时候写了很多小册子,他写得很快,每天能写出一到两篇,最多时一个月可以写出七八篇。

因为他写的文章都是描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乡等一些很朴素、很生动的故事,所以他被称为“文学圣徒”。

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从19世纪末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在这期间,他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了许多剧本和小说。

其中《母亲》《伊凡·伊里奇之死》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高尔基写出了《母亲》之后,便一直在找机会写出第二部作品。

然而当时他并没有那么多钱,所以一直在找机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尔基和他妻子去了德国,还创作了《母亲》和《在人间》。

从1945年到1946年间,高尔基一直生活在德国慕尼黑。

后来回到苏联后,又开始着手写作《海燕》和《母亲》等作品。

1947年年初,高尔基被任命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同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高尔基又因伤寒病在莫斯科去世,终年65岁。

他的遗体被安葬于圣彼得堡附近的伊凡诺夫卡村,那里就是列宁为他修建的墓。

高尔基去世后不久,苏联政府便追授他为苏联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

此外还授予他一级劳动英雄和人民艺术家称号(1953年)、列宁勋章(1963年)、列宁奖章(1982年)等荣誉。

六、作者观点

我在高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高尔基的作品,就是《母亲》这本书,他在里面写了他和母亲的故事。

《母亲》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里面有一段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

“在一座破败的小房子里,住着一个母亲,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唯一的儿子身上。可他不能理解母亲的这种爱,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自私。”

这段话对我影响非常深刻,当我看完《母亲》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情就像是被刀割一样痛,很难受。所以我从那以后就对高尔基和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我又看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高尔基的作品。高尔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世界文学大师”。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民主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高尔基通过自己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和思想内容的人物形象。

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描绘了一幅俄罗斯人民从觉醒到反抗侵略、争取自由和解放,再到觉醒与反抗直至走向毁灭的历史画卷。

高尔基在文学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为世界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高尔基逝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对世界文学所作的巨大贡献和不朽业绩,便把他生前居住过并创作过的城市命名为“高尔基城”。

“高尔基”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初中时就已经知道这位作家了,但现在我才明白他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如此巨大而深远的贡献。

七、参考文献

1.《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生平和作品》,郭沫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2.《〈母亲〉选》,郭沫若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5.《高尔基在20世纪》(1-2)(修订版),张宗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以上就是追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生平及成就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追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生平及成就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广州学生哥开学第一课 学习粤剧,耍起花枪

广州学生哥开学第一课,学习粤剧,耍起花枪,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粤剧作为广东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学习花枪的舞姿和动作

2024-04-19 13:11

戏曲中的“四大兵器”之首——枪,在舞台上的精彩应用!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枪被称为“四大兵器”之首,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借助武器来展现角色身份和戏剧情节的一种重要工具。枪在舞台上的运用精彩纷呈,既能展现出角色的英勇和果断,又能

2024-04-19 13:08

张含韵耍花枪失误,惹人捧腹尴尬笑了,这个小插曲令人大跌眼镜!

张含韵在演唱会上耍花枪时出现了失误,让观众捧腹大笑。这个小插曲不仅让人尴尬,也令人大跌眼镜。张含韵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流行歌手,这次的失误让人看到了她在舞台上也

2024-04-19 12:32

张含韵回应耍花枪失误:万万没想到的出错经历

近日,张含韵在一档综艺节目上回应自己在耍花枪时出现失误的经历,称这是“万万没想到”的事情。这突如其来的出错经历让大家对这位实力派歌手有了更加真实的认识,也让观众对她的

2024-04-19 11:54

张含韵湖南卫视中秋晚会上失误耍花枪,引发观众争议与热议!

9月21日晚,张含韵在湖南卫视中秋晚会上犯下失误,当她尝试表演花枪时却不慎踩空摔倒。这一幕引发了现场观众的争议与热议,有观众认为这是一个经典笑料,而也有网友对此表达了不满

2024-04-19 11:50

聪明耍花枪的技巧和方法

聪明耍花枪的关键在于掌握技巧和方法。首先要注意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是要灵活运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控制好花枪的方向和速度。另外,要时刻保持集中注

2024-04-19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