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是怎么死的?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更新时间:2023-07-04 08:41:02 作者:绿屋生活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出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身体魁梧。他在二十五岁时加入了朱元璋的义军队伍,并随着朱元璋东征北伐。不幸的是,他在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仅有四十岁。至于他为什么英年早逝,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被朱元璋谋杀,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身体垮掉。

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不久后,就暴病身亡。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

常遇春杀降

中国历史上有个说法“杀降者不祥”,这句话大抵意思是,两军交战时,如果胜负已经区分出来,对于缴械投降之人,应该不能杀害。如果进行屠城,那这就是不仁不义的举动,将会遭到谴责。纵观历史上,喜欢杀降屠城之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善终的下场。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跟随朱元璋征战南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常遇春攻下一座城池后,他就要进行杀降屠城,为这事,朱元璋曾教训过他,但是常遇春屡禁不止。

据说,常遇春在睡梦中,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悲惨的生活,于是便下令屠城。等他从梦中醒来,发现士兵都不在帐营中,便问身边的侍卫,士兵们身在何处?侍卫告诉他说,将军命令屠城,战士们得令后,便开始执行命令了。常遇春听后,连忙收回兵令,可是士兵们已经杀了很多人,血流20多里。

朱元璋先后打败了陈友谅等人的军队,统一了江南地区。便派遣徐达和常遇春带兵北上,剿灭元军。常遇春进入青岛途中,包围了潍县城,因为城内的元兵誓死抵抗,使常遇春军队花费了很多时间,常遇春部下在这次斗争中损伤惨重,但是最后还是攻下了县城。常遇春十分恼怒,便下令屠城,将潍县城内的居民和元兵全部都杀死。

朱元璋曾劝说常遇春,攻下了城池,得到了土地,但是没有百姓的话,空城有何用?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让常遇春改掉这一毛病。

后来,常遇春暴病而亡,享年四十岁。

以上就是常遇春是怎么死的?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常遇春是怎么死的?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立夏的诗句唯美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在这个节气,万物已然生长出来,大地青翠欲滴,春光无限好。诗人们用各种优美的诗句来描绘这个美好的季节。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

2023-07-03 22:38

绿萝的栽培方法

1. 绿萝简介绿萝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叶植物。它有着短短的茎干和长长的蔓状叶片,经常被用来挂在阳台、书房或者办公室里做为室内观赏植物。绿萝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但能够适应半阴、半阳...

2023-07-03 22:52

五服是什么意思

1. 五服是什么意思?五服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中的五种服饰,分别是:大禹服、华服、朝服、闲服、丧服。2. 大禹服是什么?大禹服是封建王朝中君主的礼服,以红、黑、黄为主要...

2023-07-03 22:50

种玫瑰花小妙招 种玫瑰花有什么小窍门?

选择合适的土壤种玫瑰花需要一种适合生长的土壤。通常来说,它需要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因为过于潮湿的土壤可能会导致根部腐烂。但同时,土壤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在夏季炎热的日子里可以更...

2023-07-03 22:42

潸然泪下典故出自哪里,潸然泪下什么意思?

1. 潸然泪下典故出自哪里?“潸然泪下”这个词语的典故来自《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寓言中有一个叫做莲生的人,他非常喜欢莲花,甚至开花时夜不闭眼,闭眼便看不到莲花,非常痛苦...

2023-07-03 22:40

八十岁生日祝福语

1. 尊敬的XXX先生/女士,祝您八十大寿快乐!2. 八十岁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年龄。回顾您的一生,您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您始终坚强地面对着生活。您的努力和勇气激励着我们。我们...

2023-07-03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