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给孩子通识教育,告别应试教育,让他们受益终身

更新时间:2024-03-29 16:03:01 作者:绿屋生活

应试教育的高压模式一直让孩子们备战考试,却忽略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现在是时候转变教育理念,赋予孩子们更多通识教育,让他们拓宽视野,培养终身受益的能力。告别应试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其本质在于自由阅读,其形式在于自助阅读,且应该尽早开始,贯穿中学、大学及职业生涯等全部历程。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

每一个中学生都想上好大学。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哪家大学呢?脱口而出,便是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好在哪里呢?普遍的共识之一在于,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就是从1945年哈佛大学发布《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后蓬勃发展起来的。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广义地说,教育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两者不可割裂,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目的。这一思想被国际高等教育界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后半叶全球大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1996年哈佛大学通识课课程菜单枚举:

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与文化;法国社会的讽刺幽默;1850年以来的现代非洲;20世纪的科学与社会;十字军东征以来的中东和欧洲:关系与洞察;中世纪的骑士浪漫;悲剧与人类冲突;中世纪法庭;现代主义与极端主义;公正;孔子的人本主义:自我修习与道德共享;美国社会与公共政策;儿童与他们的社会世界;达尔文进化论;相对论与量子物理学;人类行为生物学……

2009年哈佛大学通识课课程菜单枚举:

翅膀的进化;细菌的历史;疾病的话语;美国的儿童医-疗卫生政策;应然:道德判断的本质;医药公司与全球健康;传染病对历史的影响;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怀疑主义与知识;黑人作家%T的白人;香蕉的文化历史;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怎样读中国的诗歌;美国的70年代;60年代的青春文学;全球变暖与公共政策;公共健康与不平等;公墓的历史;烟草的历史;酷刑与现代法律……

哈佛大学规定:全体学生必修的文学名著、西方思想和制度、物理科学或生命科学导语课,以及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其他课程各一门。另外还建议要求学生修习说明文写作、数学推理及其应用、非西方文明与文化、政治与道德哲学、现代社会五方面的课程,并学习一年西方艺术、文学、思想方面的课程。同时哈佛全校开设三百多门课,学生可以跨系科选修。

英语有一句谚语:“吃什么饭长什么身体(You are what you eat)。”对大学来讲,开什么样的课程就会造就什么样的毕业生。对学生来讲,修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也就有什么样的创新潜力。

二、中学生更应该重视通识教育

那么,通识教育只是大学的事吗?换句话说:中学生也需要接受通识教育吗?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第四章题为“中学的通识教育”,所用篇幅占去了整本书的四分之一强。书中强调指出,“我们推导出了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对所有人而言,除了最早期的教育阶段,其他阶段的教育都既包括通识教育又包括专业教育。教育的这两方面应该被视为相互联系的,专业教育永远来自通识教育,并永远要回归和丰富通识教育”。接下来,它分别从人文学科、社会学课程、科学与数学、教育与人等四个领域,详尽而深入地探讨了在中学进行通识教育的可能的路径、方法与要点。

以科学教育为例,书中指出:“科学教学应该在中学低年级就开始,不能晚于七年级。”建议中学的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大型综合单元课”的讨论,指出,“对这些单元的学习将打破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传统边界”,建议中学“应该开一门对科学做一个整体介绍的严谨而高度综合的课程”。关于课程内容的具体指引是,“这门课应该含有有关科学发现的历史的内容,还有关于主要科学概念和假说的一些讨论”。关于课程意义,书中指出,“这样一门课如果设计得当的话,不仅可以给那些将不再继续学业的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课程,而且也可以给那些要在专门的科学领域内继续研究的学生做一次最好的科学介绍”。

美国既如此,欧洲又如何呢?在这里,我们不妨浏览一下2007年法国的全国统一的中学毕业会考(BAC)作文题。BAC成绩在法国就是申请大学的依据,其作文题也可以被视作“高考”作文题。

文学类:①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②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③解释亚里士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科学类:①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③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

经济社会类:①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②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③解释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有关“德行”的论述。

在这里,我想提请我国中学生朋友们注意的,是他们的作文题所涉及的概念与范畴。应该说,法国“高考”要求他们的中学生所面对和解读的命题,在我国,却是几乎所有中学生闻所未闻、想所未想的。命题中提及的亚里士多德、休谟、尼采三位哲学家,我们的中学生里,有几个人读过他们的原著呢?哪怕一篇。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中学教育的局促与肤浅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一个确定的事实在于,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要和他们发生联系,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舞台上对话并博弈。

三、良好的职业素养来源于通识教育

接下来,说说职业人。一个人中学毕业之后,无论上大学还是直接就业,迟早都会是一个职业人。怎样才能够在漫长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上游刃有余呢?请看国内一间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读《圣经》的一段心得:

我曾经深读《圣经》,在尝试一种宗教体验的同时,我是把它当作寓言来读的,思考这些寓言你会发现丰富的人性,包括人的自私、贪婪、恐惧和傲慢等。大家都知道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夏娃的时候,亚当称夏娃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也许是最经典的肉麻情话。但是当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并劝亚当一起偷吃了伊甸园树上的智慧果被上帝发现时,亚当就立刻举报并将责任推给夏娃。这些《圣经》故事很好地展示了人性中本质的一面——人的肉体是软弱的,是经不起诱惑的。《圣经》是很好的人性寓言,读了《圣经》你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乎每过十年股市和债市就会爆发一次金融风暴,花旗银行就要被拯救一次(尽管它有最先进的风险分析工具和最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真正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再好的风险控制手段在对利益的贪婪追逐面前也全崩溃了。

这位基金经理是一位基督徒吗?似乎,并不是。对一个证券投资行业的职业人来讲,读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与沃伦·巴菲特的《致股东的信》均属分内之事,但仅限于此,却是不足够的。这位跨界阅读者,从神的故事中读出了人,读出了K线图上的巅峰与深谷。

良好的教育不是让人穷尽知识,而是让学习成为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成为他工作与生活的一部分。如此,尽管岁月在流逝,但持续的阅读却会不断丰富他的知识与经验。如此,他将拥有比别人更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类挑战。

本文节选自《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文学的意义》,有删节。喜欢本文请转发分享。

以上就是赶紧给孩子通识教育,告别应试教育,让他们受益终身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赶紧给孩子通识教育,告别应试教育,让他们受益终身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禁止孩子玩手机,与允许孩子玩手机的后果会有什么不同?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手机可能是一种娱乐方式,也可能成为学习的工具。然而,不同家庭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态度却存在分歧

2024-03-29 08:40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与不玩手机的孩子的区别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孩子都离不开手机,但是经常玩手机的孩子与不玩手机的孩子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更倾向于沉迷

2024-03-29 08:06

被禁止玩手机的孩子与可以玩手机的孩子,长大后的差异显著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孩子而言,有些家庭坚决禁止他们玩手机,而另一些家庭则允许他们在适当的时间使用。这两种

2024-03-28 19:30

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上学后差距明显,家长请注意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媒体,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上学后与不玩手机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存在

2024-03-28 18:19

孩子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区别,完全拒绝其实是一种抹杀

现如今,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孩子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选择完全拒绝

2024-03-28 17:54

孩子是否沉迷手机游戏影响性格发展,十年后的差异很大!

随着手机游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其中,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发展。十年后,这些孩子与那些没有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孩子可能变

2024-03-28 17:39